胆经分布在人身体的两个侧面,从头到颈,再下行至腰、腿、足。胆经是人身体气血活动的枢纽,平时按照胆经的循行位置,多拍打腿的两侧、身体的侧面,会觉得全身轻松。胆经的气血在子时最旺,也就是23时到凌晨1时,如果能在这个时候敲胆经最好。晚上睡前拍打胆经还能促进消化,帮助减肥,美容养颜。
胆经胸腹髋部8个穴位的位置和作用如下:
22、渊腋穴
位置:在侧胸部,举臂,腋中线上,腋下3寸,第4肋间隙中。
主治:胸满,胁痛,腋下肿,上肢痹痛,臂痛不举。
23、辄筋穴
位置:在侧胸部,渊腋穴前1寸,平乳头,第4肋间隙中。
主治:胸满,胁痛,腋肿,肩臂痛,气喘,呕吐,吞酸。
24、日月穴
位置:在上腹部,乳头直下,第7肋间隙,前正中线旁开4寸。
主治:胃脘痛,胁肋胀痛,黄疸,呕吐,吞酸,呃逆。
25、京门穴
位置:在侧腰部,章门后1.8寸,第12肋骨游离端的下方。
主治:腰痛,胁痛,脊强脊痛,腹胀,呕吐,肠鸣,泄泻,水肿,小便不利。
26、带脉穴
位置:在侧腰部,章门后1.8寸,第11肋骨游离端的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。
主治:腰痛,胁痛,腹痛,赤白带下,月经不调,阴挺,疝气。
27、五枢穴
位置:在侧腹部,髂前上棘的前方,横平脐下3寸处。
主治:腹痛,带下,月经不调,阴挺,疝气,便秘。
28、维道穴
位置:在侧腹部,髂前上棘的前方,五枢穴下0.5寸。
主治:小腹痛,水肿,月经不调,阴挺,疝气。
29、居髎穴
位置:在髋部,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。
主治:腰痛,下肢痿痹,足痿,疝气。2022-06-05
胆经胸腹髋部8个穴位的位置和作用如下:
22、渊腋穴
位置:在侧胸部,举臂,腋中线上,腋下3寸,第4肋间隙中。
主治:胸满,胁痛,腋下肿,上肢痹痛,臂痛不举。
23、辄筋穴
位置:在侧胸部,渊腋穴前1寸,平乳头,第4肋间隙中。
主治:胸满,胁痛,腋肿,肩臂痛,气喘,呕吐,吞酸。
24、日月穴
位置:在上腹部,乳头直下,第7肋间隙,前正中线旁开4寸。
主治:胃脘痛,胁肋胀痛,黄疸,呕吐,吞酸,呃逆。
25、京门穴
位置:在侧腰部,章门后1.8寸,第12肋骨游离端的下方。
主治:腰痛,胁痛,脊强脊痛,腹胀,呕吐,肠鸣,泄泻,水肿,小便不利。
26、带脉穴
位置:在侧腰部,章门后1.8寸,第11肋骨游离端的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。
主治:腰痛,胁痛,腹痛,赤白带下,月经不调,阴挺,疝气。
27、五枢穴
位置:在侧腹部,髂前上棘的前方,横平脐下3寸处。
主治:腹痛,带下,月经不调,阴挺,疝气,便秘。
28、维道穴
位置:在侧腹部,髂前上棘的前方,五枢穴下0.5寸。
主治:小腹痛,水肿,月经不调,阴挺,疝气。
29、居髎穴
位置:在髋部,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。
主治:腰痛,下肢痿痹,足痿,疝气。2022-06-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