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什么基础

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基础,详细介绍如下:
一、简介:
书籍《伤寒论》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著作,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,全书12卷。现今遗存10卷22篇。张仲景原著《伤寒杂病论》在流传的过程中,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《伤寒论》,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,名为《金匮要略方论》。

书籍《伤寒杂病论》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,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,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,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。
书籍《伤寒杂病论》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、症状、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,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、法、方、药的理论基础。
二、历史沿革:
公元3世纪初,张仲景博览群书,广采众方,凝聚毕生心血,写就《伤寒杂病论》一书。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,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。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到210年左右。原书失散后经王叔和等人收集整理校勘,分编为《伤寒论》和《金匮要略》两部。
书籍《金匮要略》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《伤寒杂病论》的杂病部分,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,原名《金匮要略方论》。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,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。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,载疾病60余种,收方剂262首。
三、作者介绍:
张仲景是东汉后期医学家。生于公元150年正月十八日,于219年溘然长逝,享年69岁。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。其父张宗汉曾在朝为官。由于家庭条件的特殊,使他从小就接触了许多典籍。他从小嗜好医学,博通群书,潜乐道术。

当他十岁时就已读了许多书,特别是有关医学的书。他的同乡何颙赏识他的才智和特长,曾经对他说,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,后来张仲景果真成了良医,被人称为医中之圣,方中之祖。这固然和他用思精有关,但主要是他热爱医药专业。
2023-10-18
mcxzy 阅读 71 次 更新于 2025-04-03 10:37:24 我来答关注问题0
  • 1. 奠定中医临床医学基础:《伤寒杂病论》首次系统阐述了伤寒病的病因、病理、治疗及预防,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料和经验。2. 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完美结合:该书不仅包含丰富的理论内容,更侧重于实际临床操作,使中医理论更加贴近实践,提高了中医的临床治疗效果。3. 对后世医家的影响:该书所...

  • 《伤寒杂病论》从辨证到立法,从立法到拟方,从拟方到用药,环环紧扣,形成了一整套辨证论治的原则,为我国的中医治疗学奠定了基础。

  • 《伤寒杂病论》的历史地位:一、中医临床重要经典——“医方之祖”,二、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“六经分类”的辨证施治原则,三、奠定了理、法、方、药的理论基础,四、反映我国早期医学高水平的阐论。

  • 《伤寒杂病论》总结了汉以前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,确立了中医学辨证论治诊疗体系,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,促进了中药方剂治法的应用发展,被后世称为“医门之圣经”。《伤寒杂病论》共载方360余首,许多名方一直被历代医家所沿用。仲景方剂被称为“经方”。经方在君、臣、佐、使的配伍运用和加减变化...

  • 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基础,详细介绍如下:一、简介:书籍《伤寒论》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著作,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,全书12卷。现今遗存10卷22篇。张仲景原著《伤寒杂病论》在流传的过程中,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《伤寒论》,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,名为《金匮...

其他医典类似问题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