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寒内热简介

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外假寒而内真热·外寒内热 4 表寒未解,里热已盛·外寒内热 5 参考资料 附: 1 治疗外寒内热的方剂 2 治疗外寒内热的中成药 3 外寒内热相关药物 4 古籍中的外寒内热 1 拼音 wài hán nèi rè
2 概述 外寒内热为病机[1]。
3 外假寒而内真热·外寒内热 外寒内热指外假寒而内真热[1]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病人身大寒,反不欲近衣者,寒在皮肤,热在骨髓也。”
参真热假寒:真热假寒为证候名[2]。阳证似阴的证候[1]。症见恶寒,但不欲盖衣被;手足冰冷,但胸腹灼热,下利纯水,但夹燥粪或矢气极臭者;脉沉,但重按弦滑有力;并见烦渴、咽干、口臭、舌苔白干、小便黄等[1]。多因外感邪气化热传里,阳盛格阴所致[1]。
4 表寒未解,里热已盛·外寒内热 外寒内热指表寒未解,里热已盛[1]。

参见表寒里热:表寒里热为证候名[3]。表有寒里有热的证候[3]。外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,或本有内热,又感寒邪之证[3]。多见恶寒发热、无汗身痛又伴见烦躁口渴、便秘等[3]。
52022-10-12
mcxzy 阅读 7 次 更新于 2025-04-09 10:42:13 我来答关注问题0
  • 外寒内热与外热内寒则是寒热错杂的具体表现。外寒内热常见于外感风寒,内有内热,或外邪传里化热。外热内寒则常见于内有真寒,外见假热,或表寒未解,里热已盛等。了解寒热辨证及寒热错杂、转化、真假等概念,有助于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,提高诊疗水平。

  • 4 表寒未解,里热已盛·外寒内热 外寒内热指表寒未解,里热已盛[1]。参见表寒里热:表寒里热为证候名[3]。表有寒里有热的证候[3]。外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,或本有内热,又感寒邪之证[3]。多见恶寒发热、无汗身痛又伴见烦躁口渴、便秘等[3]。5 ...

  • 内热外寒又称为表寒里热,是中医寒热错杂的症状,主要是患者表里同病,寒在表,而热在里,多见于外感风寒或者是外邪入里化热,而表寒未解的疾病,临床上可以表现为患者怕冷,而且还会出现体温升高、发烧的情况,周身的无汗,头特别的疼,周身酸痛,并且伴有气喘、烦躁、口渴等一系列的相关症状。在临床...

  • 外寒内热是由于阳气不足或受外寒影响,导致体内热量不足,四肢在夏季依然感觉寒冷,容易感冒。另一方面,体内阴寒过重,津液无法被充分消耗,因此常感到口淡无渴感。寒气长期存在体内,即使增加衣物也感觉寒冷,阳气不足无法化水液,导致痰、涎、涕、尿等排出物皆为清冷。寒邪侵袭脾脏,或脾阳久虚,导致...

  • 外寒内热是一个中医概念,指的是一个人体表面感觉冷,但内部感觉却很热。这种情况的出现,主要是由于体内的阳气旺盛,而阴气不足所导致的。通常外寒内热的人表现出双颊潮红,手脚发热,易口渴怕热等症状。外寒内热产生的原因有很多,比如感冒、过度劳累、内分泌紊乱等。多数情况下,由于过度疲劳所导致的...

其他医典类似问题

返回顶部